備孕期間補鈣可通過均衡飲食、適度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選擇鈣補充劑、監測血鈣水平等方式實現。鈣缺乏可能由膳食攝入不足、維生素D缺乏、消化吸收障礙、妊娠期需求增加、慢性腎病等因素引起。
1、膳食補鈣:牛奶、奶酪、酸奶等乳制品是優質鈣源,每100ml牛奶約含100-120mg鈣。綠葉蔬菜如芥藍、莧菜含鈣量較高,但吸收率低于乳制品。豆制品如北豆腐鈣含量可達138mg/100g,建議每日攝入300-500ml液態奶或相當量乳制品。
2、維生素D協同:皮膚經紫外線照射可合成維生素D,建議每日裸露四肢曬太陽15-30分鐘。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蛋黃、深海魚三文魚、沙丁魚。維生素D可促進腸道鈣吸收,血清25OHD水平建議維持在30-50ng/ml。
3、鈣劑選擇:碳酸鈣含鈣量高40%,需隨餐服用以利胃酸分解。檸檬酸鈣吸收率較高,適合胃酸缺乏者。氨基酸螯合鈣對胃腸道刺激小,但價格較高。補鈣劑量建議不超過500mg/次,每日總量1000-1200mg。
4、病理因素:慢性腹瀉、乳糖不耐受可能影響鈣吸收,表現為腹脹、腹瀉等癥狀。甲狀旁腺功能異常可能導致血鈣代謝紊亂,需檢測PTH激素水平。這類情況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鈣劑和活性維生素D的聯合補充。
5、需求評估:孕前檢查應包含骨密度檢測和血鈣、尿鈣測定。雙能X線吸收法DXA可準確評估骨量。妊娠期鈣需求從孕早期的800mg/日增至孕晚期的1200mg/日,哺乳期仍需維持高鈣攝入。
備孕女性每日鈣攝入量應達到800-1000mg,可通過每日飲用500ml牛奶、食用100g豆腐、300g深色蔬菜實現。建議每周進行3-5次負重運動如快走、跳繩以促進鈣沉積。避免同時攝入高纖維、高草酸食物影響鈣吸收,補鈣時間應與鐵劑補充間隔2小時以上。定期監測血鈣、尿鈣水平可預防補鈣過量導致的腎結石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