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應就診于消化內科或肝膽外科,具體科室選擇需結合病情嚴重程度及并發癥情況。消化內科擅長藥物干預和保守治療,肝膽外科側重手術及終末期管理。
1、消化內科:早期肝硬化以藥物控制為主,消化內科可開具抗纖維化藥物如秋水仙堿、水飛薊素,配合護肝藥物如還原型谷胱甘肽。該科室同時管理門脈高壓相關并發癥,通過胃鏡篩查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2、肝膽外科:出現頑固性腹水、脾功能亢進等終末期表現時需外科干預。門體分流術、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可降低門脈壓力,肝移植是終末期唯一根治手段。術前需評估Child-Pugh分級。
3、感染科會診: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導致的肝硬化,需聯合抗病毒治療。恩替卡韋、索磷布韋等藥物需在感染科指導下規范使用,避免自行停藥導致病毒反彈。
4、營養科介入:肝硬化患者普遍存在營養不良,營養師會制定高蛋白低鈉飲食方案。每日蛋白質攝入需達1.2-1.5g/kg體重,分5-6餐補充支鏈氨基酸制劑。
5、放射科配合:定期進行肝臟彈性成像檢測纖維化程度,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明確病因。對于小肝癌的早期篩查,每3個月需做增強CT或MRI檢查。
肝硬化患者需建立多學科診療模式,除規范治療外應嚴格戒酒,每日鈉鹽攝入控制在2g以內。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周3次,每次不超過30分鐘。出現嘔血、意識模糊等急癥時需立即急診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