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低壓高可通過生活方式調整、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方式治療。血壓低壓高通常由高鹽飲食、肥胖、遺傳因素、腎臟疾病、內分泌疾病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調整:減少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5克,增加鉀鹽攝入如香蕉、菠菜。控制體重使BMI低于24,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戒煙限酒,酒精攝入男性每日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2、利尿劑:氫氯噻嗪通過抑制腎小管鈉重吸收降低血容量。吲達帕胺具有利尿和鈣拮抗雙重作用。呋塞米適用于伴有腎功能不全患者,需注意可能引起電解質紊亂。
3、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通過減慢心率和降低心肌收縮力減少心輸出量。比索洛爾對β1受體選擇性更高,支氣管收縮副作用較小。卡維地洛兼具α和β阻滯作用,適用于合并心衰患者。
4、鈣通道阻滯劑:氨氯地平通過阻斷血管平滑肌鈣通道擴張外周動脈。非洛地平緩釋片作用時間長達24小時,可平穩(wěn)降壓。硝苯地平控釋片避免短效制劑引起的反射性心動過速。
5、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培哚普利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Ⅱ生成減少血管收縮。雷米普利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延緩動脈硬化。福辛普利雙通道排泄,肝腎雙途徑代謝更安全。
血壓管理需長期堅持低鈉高鉀飲食,推薦DASH飲食模式多攝入全谷物、蔬菜水果。規(guī)律監(jiān)測家庭血壓,每周3-5次晨起服藥前測量。避免突然停藥或自行調整劑量,定期復查腎功能和電解質。合并糖尿病或腎病時血壓控制目標需更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