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血糖高可能由胰島素抵抗、胰腺功能衰退、飲食結構失衡、藥物副作用、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胰島素抵抗:
隨著年齡增長,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致葡萄糖無法有效進入細胞利用。肌肉和脂肪組織對胰島素信號反應減弱,肝臟糖原分解增加,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日常需減少精制碳水攝入,選擇全谷物和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如燕麥、糙米。
2、胰腺功能衰退:
胰島β細胞數量隨年齡遞減,胰島素分泌能力降低。老年人餐后胰島素分泌峰值延遲,血糖調控效率下降。這種情況與遺傳因素相關,建議采用少食多餐模式,每餐搭配優質蛋白如魚類、豆制品延緩糖分吸收。
3、飲食結構失衡:
高糖高脂飲食持續刺激血糖波動,尤其是加工食品中的果葡糖漿會直接加重代謝負擔。部分老年人因味覺退化偏好甜食,需控制每日水果攝入量在200克以內,優先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如蘋果、梨。
4、藥物因素:
糖皮質激素、噻嗪類利尿劑等藥物可能干擾糖代謝,長期使用可導致藥物性糖尿病。這種情況與β受體阻滯劑、抗精神病藥有關,表現為用藥后隨機血糖超過11.1mmol/L。發現異常應及時咨詢醫生調整用藥方案。
5、慢性疾病影響:
甲狀腺功能減退、庫欣綜合征等內分泌疾病會繼發血糖異常,通常伴隨體重增加、皮膚紫紋等特異性癥狀。慢性胰腺炎患者因胰腺實質破壞,可能出現胰島素絕對缺乏,需通過胰島素替代治療控制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應建立規律監測習慣,每周進行3次不同時段血糖檢測。運動方面推薦每天30分鐘快走或太極拳,避免空腹運動引發低血糖。飲食注意鈣質和維生素D補充,預防骨質疏松并發癥。合并高血壓者需將食鹽攝入控制在5克/日以下,定期篩查尿微量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