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尿路感染可通過多飲水、堿化尿液、抗真菌藥物、膀胱沖洗、手術引流等方式治療。真菌性尿路感染通常由長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控制不佳、留置導尿管、免疫功能低下、尿路結構異常等原因引起。
每日飲水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通過增加尿量沖刷尿道,減少真菌附著機會。可飲用溫開水、淡竹葉水或玉米須水等利尿飲品,避免含糖飲料加重尿糖水平。
口服碳酸氫鈉片或枸櫞酸鉀制劑調節尿液pH值至7.0-7.5,抑制白色念珠菌等致病真菌繁殖。配合低嘌呤飲食,減少動物內臟、海鮮等高嘌呤食物攝入。
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三唑類藥物為首選,針對念珠菌屬感染效果顯著。兩性霉素B膀胱灌注適用于留置導尿管患者,需配合尿培養結果調整療程。
兩性霉素B溶液或制霉菌素溶液每日膀胱沖洗,適用于頑固性真菌性膀胱炎。操作需嚴格無菌,沖洗后保留藥液15-30分鐘,連續治療5-7天。
經皮腎造瘺或輸尿管支架植入適用于真菌球導致的尿路梗阻,需聯合泌尿外科干預。腎盂切開取石術適用于合并真菌性結石的復雜感染病例。
真菌性尿路感染患者需長期監測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日常選擇棉質透氣內衣,避免久坐憋尿。飲食推薦無糖酸奶、大蒜、生姜等天然抗真菌食物,每周進行3次30分鐘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出現發熱、腰痛或血尿癥狀需立即復查尿常規及泌尿系超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