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骨骨髓炎可能由齲齒感染、外傷、免疫力低下、放射性骨壞死、糖尿病等因素引起,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牙齒松動、張口受限、膿性分泌物、發熱等癥狀。
1、局部紅腫熱痛:
頜骨骨髓炎早期癥狀為病變區域皮膚發紅、腫脹,觸摸時有明顯壓痛和灼熱感。炎癥刺激導致局部血管擴張,組織液滲出,可能伴隨下頜淋巴結腫大。急性期疼痛呈持續性跳痛,夜間加重。
2、牙齒松動脫落:
炎癥波及牙槽骨時,患牙出現異常松動度,叩診疼痛明顯。牙周膜破壞后牙齒可能自行脫落,或需拔除。X線片顯示牙根周圍骨質吸收,與慢性根尖周炎不同,骨髓炎骨質破壞范圍更廣泛。
3、張口受限:
咀嚼肌群受炎癥刺激發生痙攣,導致開口度逐漸減小,嚴重者僅能容納一指。下頜支受累時可能影響顳下頜關節功能,伴隨耳前區疼痛。長期張口困難可能引起營養攝入不足。
4、膿性分泌物:
病變進展至化膿期時,牙齦或皮膚表面形成瘺管,排出黃綠色膿液,帶有壞死骨片。分泌物細菌培養常見金黃色葡萄球菌、厭氧菌等混合感染。慢性期瘺管可能暫時閉合后又反復破潰。
5、全身反應:
急性發作期出現38℃以上高熱,伴隨寒戰、乏力等中毒癥狀。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計數顯著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慢性期可能表現為低熱、貧血等慢性消耗體征。
日常需保持口腔衛生,使用含氯己定漱口水;急性期進食流質食物如米湯、果蔬汁;慢性期適度咀嚼鍛煉防止關節強直。出現頜骨持續性疼痛伴發熱時應及時就診,避免骨質大面積壞死。治療期間補充維生素C、蛋白質促進組織修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