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炎可通過抗生素、抗炎藥、激素類藥物等方式治療。該疾病可能與細菌感染、宮腔操作、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下腹痛、異常陰道分泌物等癥狀。
1、抗生素:細菌感染是子宮內膜炎的主要病因,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敏感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頭孢曲松、多西環素、甲硝唑等,可覆蓋需氧菌和厭氧菌。治療周期通常為7-14天,需完成全程用藥以防復發。
2、抗炎藥物: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能緩解炎癥引起的疼痛和發熱。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子宮內膜充血水腫,但需注意胃腸道副作用,建議餐后服用。
3、激素調節:對于反復發作的慢性子宮內膜炎,可短期使用地屈孕酮、炔雌醇環丙孕酮等激素類藥物。這類藥物通過調節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促進炎癥消退,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
4、中藥輔助:婦科千金片、金剛藤膠囊等中成藥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環。聯合抗生素使用能緩解腰骶酸痛癥狀,但需辨證施治避免與西藥相互作用。
5、免疫增強:匹多莫德、胸腺肽等免疫調節劑適用于合并免疫力低下者。通過激活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功能增強機體清除病原體能力,降低復發風險。
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避免經期性生活及盆浴。飲食宜選擇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蛋,搭配西蘭花、胡蘿卜等富含維生素的蔬菜。適度進行瑜伽、快走等低強度運動促進盆腔血液循環,出現持續發熱或出血需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