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寒可通過觀察月經異常、畏寒肢冷、小腹冷痛、白帶清稀、不孕或易流產等癥狀判斷。中醫認為宮寒多因腎陽不足、外感寒邪、飲食生冷、情志不暢、氣血瘀滯等因素導致。
1、月經異常:宮寒患者常見月經推遲、經量少、色暗有血塊,經期小腹冷痛喜暖。日常可飲用紅糖姜茶、艾葉煮蛋暖宮,避免經期淋雨涉水。嚴重者需中醫辨證服用艾附暖宮丸、溫經湯等方劑調理。
2、畏寒肢冷:常年手足冰涼、腰膝酸冷,尤其冬季癥狀加重。建議每日熱水泡腳20分鐘,水中可加艾葉或花椒;穿戴護腰腹的保暖衣物,避免露臍裝。腎陽虛者可配合金匱腎氣丸溫補腎陽。
3、小腹冷痛:下腹墜脹冷痛,熱敷后可緩解。晨起空腹飲用肉桂紅棗茶,日常忌食冰淇淋、冷飲等寒涼食物。可定期艾灸關元、氣海等穴位,或進行督脈灸改善體質。
4、白帶清稀:分泌物量多透明如水,伴有腥味。飲食宜增加山藥、芡實等健脾食材,避免久居潮濕環境。中醫常用完帶湯加減治療,配合神闕穴隔姜灸效果更佳。
5、生育障礙:長期不孕或孕后胎停,可能與胞宮失溫相關。孕前需系統調理,通過當歸生姜羊肉湯等藥膳溫養胞宮,監測基礎體溫曲線。臨床常用毓麟珠、溫胞飲等方劑助孕。
宮寒體質需長期調理,建議每日進行30分鐘快走或八段錦運動促進陽氣生發,飲食多攝入核桃、羊肉、韭菜等溫補類食物,冬季可遵醫囑膏方進補。若出現持續嚴重痛經或不孕,需及時就醫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