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可通過抗病毒治療、鎮痛管理、局部護理、免疫調節、并發癥預防等方式治療。帶狀皰疹通常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激活、免疫力下降、年齡增長、慢性疾病、精神壓力等因素引起。
1、抗病毒治療:早期使用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或泛昔洛韋等抗病毒藥物可抑制病毒復制,縮短病程。治療窗口期為皮疹出現后72小時內,對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延長療程。抗病毒治療能降低病毒載量,減少神經損傷風險。
2、鎮痛管理:急性期疼痛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加巴噴丁或普瑞巴林。嚴重神經痛可考慮局部利多卡因貼劑或阿片類藥物。疼痛持續超過3個月需診斷為帶狀皰疹后神經痛,需聯合神經病理性疼痛治療方案。
3、局部護理:保持皮損清潔干燥,避免繼發感染。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緩解瘙癢,皰疹未破潰時使用噴昔洛韋乳膏。水皰破裂后涂抹莫匹羅星軟膏預防細菌感染,覆蓋無菌敷料減少摩擦刺激。
4、免疫調節:營養不良者補充維生素B族和蛋白質,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建議接種重組帶狀皰疹疫苗,50歲以上人群有效率超過90%。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有助于增強細胞免疫功能。
5、并發癥預防:眼部帶狀皰疹需眼科會診預防角膜炎,耳部皰疹需監測聽力。高齡患者警惕皰疹性腦炎,出現頭痛嘔吐需及時影像學檢查。長期臥床者需預防墜積性肺炎和深靜脈血栓。
帶狀皰疹患者應保持高蛋白飲食如魚肉蛋奶,適量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恢復期可進行太極拳或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抓撓皮損。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保持充足睡眠促進神經修復。皮損結痂前避免接觸孕婦和免疫功能低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