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松弛可能由盆底肌功能減退、長期腹壓增高、分娩損傷、神經損傷、衰老退化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凱格爾運動、生物反饋治療、電刺激療法、手術治療、藥物輔助等方式改善。
1、盆底肌功能減退:
盆底肌群支撐力下降是常見誘因,久坐、缺乏運動導致肌肉萎縮。每日進行提肛運動可增強肌力,如收縮肛門5秒后放松,重復10-15次為一組。
2、長期腹壓增高:
慢性便秘或長期咳嗽會增加直腸壓力。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推薦燕麥、火龍果等食物,配合腹部按摩促進腸道蠕動。
3、分娩損傷:
經陰道分娩可能撕裂肛提肌。產后42天起可進行低頻電刺激治療,配合橋式運動幫助修復。
4、神經損傷:
糖尿病神經病變或腰椎損傷會影響括約肌控制。可能與馬尾神經受壓、自主神經病變有關,通常表現為便意感知減弱、漏便等癥狀。甲鈷胺、維生素B1等神經營養藥物可作為輔助。
5、衰老退化:
年齡增長導致膠原蛋白流失。可能與激素水平下降、肌肉萎縮有關,常伴隨尿失禁等癥狀。雌激素軟膏局部使用可改善黏膜彈性。
建議每日攝入30克膳食纖維,分次飲用2000毫升水,避免搬重物等增加腹壓行為。游泳和瑜伽能溫和鍛煉盆底肌,癥狀持續需到肛腸科進行肛門測壓評估。老年患者可睡前溫水坐浴促進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