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囊腫指睪丸內或附睪部位形成的液性囊狀結構,可能由附睪管阻塞、慢性炎癥、先天發育異常、外傷或感染等因素引起,多數為良性病變。
附睪管阻塞是常見誘因,精子或液體蓄積形成潴留性囊腫。長期久坐、緊身褲壓迫等行為可能增加局部壓力,促進囊腫形成。這類囊腫生長緩慢,通常無痛感,直徑多小于1厘米。
慢性附睪炎可能導致管腔粘連閉鎖,形成炎性囊腫。患者可能伴隨陰囊墜脹感,急性期可見紅腫熱痛。衣原體、淋球菌等病原體感染后未徹底治愈易轉為慢性炎癥。
胚胎時期中腎管殘留可能形成先天性囊腫,多見于青少年發育期。苗勒管殘余物異常分化可導致囊腫內含有上皮細胞,超聲檢查常顯示多房性結構。
陰囊區域撞擊或手術損傷可能破壞睪丸網結構,淋巴液滲出形成假性囊腫。這類囊腫壁較薄,可能合并鞘膜積液,運動后偶有牽拉不適感。
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可導致附睪尾部硬結,后期液化形成寒性膿腫。患者往往伴有低熱盜汗,囊液培養可見抗酸桿菌,需與腫瘤性病變鑒別診斷。
日常建議穿著寬松棉質內褲避免局部壓迫,定期溫水坐浴促進血液循環。飲食注意補充鋅元素,適量食用牡蠣、牛肉等食物。避免劇烈運動造成陰囊震蕩,每年進行一次陰囊超聲檢查監測囊腫變化。若出現囊腫突然增大、質地變硬或疼痛加劇,需立即就診排除睪丸腫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