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與搭橋手術的遠期效果差異主要取決于血管條件、術后管理和基礎疾病控制。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搭橋的血管橋10年通暢率約60%-90%,藥物洗脫支架10年通暢率約50%-70%,但兩者需結合個體情況評估。
支架通過球囊擴張置入金屬網架支撐狹窄血管,適用于局限性病變;搭橋取自身血管繞過堵塞段建立新通道,更適合多支彌漫性病變。前者創傷小恢復快,后者血運重建更徹底。
乳內動脈橋10年通暢率超90%,大隱靜脈橋10年閉塞率約40%。支架內再狹窄多發生在術后1年內,第三代依維莫司洗脫支架5年靶病變血運重建率低于10%。
兩種術式均需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支架患者需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雙抗治療至少12個月,搭橋術后需嚴格控制血脂,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需終身使用。
糖尿病患者搭橋遠期預后優于支架,吸煙患者支架內血栓風險增加3倍。血壓持續高于140/90mmHg會加速橋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糖化血紅蛋白每降低1%可減少支架再狹窄率12%。
左主干病變搭橋生存率優于支架,SYNTAX評分≥33分患者5年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搭橋組較支架組低8.2%。但單支血管病變患者兩種術式10年生存率無顯著差異。
術后需堅持地中海飲食模式,每日攝入橄欖油30ml、深海魚類100g;每周進行15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定期監測血壓血糖,支架患者術后1/3/6/12個月需復查冠脈CTA,搭橋患者每年應進行運動負荷試驗評估。兩種治療方式的選擇需由心臟團隊根據病變特點、合并癥及患者意愿綜合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