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痛可通過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阿莫西林等藥物緩解,通常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耵聹栓塞、外傷或氣壓損傷等原因引起。
1、非甾體抗炎藥:
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適用于輕中度耳痛,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炎癥反應。這類藥物對感冒或飛行后氣壓性耳痛效果顯著,但需避免空腹服用。胃腸敏感者建議選擇腸溶片劑型。
2、抗生素治療:
細菌性外耳道炎或中耳炎需使用阿莫西林、頭孢克洛等抗生素。化膿性感染伴隨發熱時,需完成7-10天完整療程。用藥期間可能出現腹瀉或皮疹,需監測耳道分泌物性狀變化。
3、局部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適用于外耳道真菌感染,氯霉素滴耳液對化膿性中耳炎有效。使用前需清潔耳道,將藥液加溫至體溫。避免共用滴耳瓶防止交叉感染。
4、耵聹溶解劑:
碳酸氫鈉滴耳液可軟化頑固性耵聹栓塞,配合耳道沖洗能解除阻塞性耳痛。操作需由醫護人員完成,糖尿病患者慎用沖洗療法。
5、激素類制劑:
醋酸潑尼松龍滴耳液適用于過敏性外耳道炎,可快速緩解腫脹瘙癢。連續使用不超過兩周,真菌感染者禁用。配合口服氯雷他定效果更佳。
耳痛期間應避免游泳或耳道進水,減少戴耳機時間。增加維生素C攝入促進黏膜修復,適當咀嚼口香糖緩解氣壓性不適。持續48小時未緩解或伴隨聽力下降、眩暈等癥狀時,需耳鼻喉科進行耳鏡檢查和聲導抗測試。日常注意避免用尖銳物掏耳,乘坐飛機時可做吞咽動作平衡中耳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