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攜帶者母親在未采取阻斷措施的情況下母乳喂養可能增加嬰兒感染風險。母乳喂養可行性需結合母親病毒載量、肝功能狀態及嬰兒免疫接種情況綜合評估。
1、病毒載量檢測:母親需定期檢測血清HBV-DNA水平,病毒載量低于10^5 IU/ml時母乳喂養相對安全。高病毒載量母親建議在抗病毒治療控制后再評估喂養方式。
2、乳頭狀態檢查:乳頭皸裂或出血時應暫停哺乳,改用配方奶喂養直至傷口愈合。乳汁中HBV-DNA含量與血清濃度呈正相關,破損黏膜會顯著提升傳播概率。
3、嬰兒免疫程序:新生兒出生12小時內需完成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聯合接種。完成三針基礎免疫后,嬰兒表面抗體陽轉率達90%以上可降低感染風險。
4、母親肝功能監測:定期檢測ALT、AST等指標,肝功能持續異常者需抗病毒治療。替諾福韋、恩替卡韋等妊娠B級藥物不影響哺乳安全性。
5、喂養方式選擇:混合喂養可能增加腸道黏膜損傷風險,建議堅持純母乳或純人工喂養。哺乳期間避免咀嚼食物后喂食嬰兒。
哺乳期母親應保持均衡飲食,適量增加優質蛋白和維生素攝入。哺乳前后清潔雙手及乳房,避免共用毛巾等個人物品。嬰兒滿7個月時應復查乙肝兩對半,出現拒奶、黃疸等癥狀需及時就醫。母親若正在服用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