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子仁,中藥名。為柏科植物側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成熟種仁。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種子,曬干,除去種皮,收集種仁。柏子仁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柏子仁的功效與作用的資料,歡迎閱讀。
柏子仁為較常用中藥。始載《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
來源:為柏科植物常綠色喬木側柏的干燥成熟種仁。野生或栽培。
產地:主產于山東、山西、河北、河南、遼寧等地。其他各地亦有產。
性狀鑒別:種仁長卵圓形或長橢圓形,長3~7毫米,直徑約1.5~3毫米。一端尖另一端純。表面單黃白色,久置顏色變深而呈黃棕,并有油滲出。種仁外面有薄膜質的內種皮,光滑,油潤。斷面黃白色,富油質。氣微,味淡而有油膩感。以顆粒充實,黃白色,不泛油,無皮殼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脂肪油,主要為側柏油、龍腦脂等。
藥理作用:寧心安神、潤腸通便、止汗。
炮制:生用。
性味:甘,平。
歸經:入心、脾經。
功能:驚悸失眠、健忘,體虛多汗,遺精,便秘等癥。
臨床應用:為性質平和的安神藥,在鎮靜的同時又兼有一定補性,對心血虛而致失眠、驚悸、大便燥結、自汗的患者,可作為補陽養藥常服。
1、用于治療失眠,性能和功用與酸棗仁大致相同,且多配合同用入柏子寧心湯、補心丹。兩者的區別是:柏子仁專治心血虧損而致的失眠,酸棗仁兼治肝膽虛火引起的失眠。
2、用于治療便秘,適宜于陰虛、產后和老人的腸燥便秘,性質和緩而無副作用,常與火麻仁同用,方入三仁丸。體虛較甚者則配肉蓯蓉、當歸等。
3、用于治療陰虛盜汗,常配牡蠣、五味子、麻黃根和養陰益血之品。
使用注意:大便滑泄者忌用。
用量:6~9g。
處方舉例:柏子寧心湯:柏子仁6g,酸棗仁9g,遠志9g,麥冬9g,當歸12g,白芍9g,生地12g,黃連1.5g,黨參12g,黃芪12g,甘草3g,水煎服。
三仁丸:柏子仁9g,火麻仁9g,甜杏仁9g,水煎服。
入藥部位
植物的干燥成熟種仁。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歸心、腎、大腸經。
功效
養心安神,潤腸通便,止汗。
主治
用于陰血不足,虛煩失眠,心悸怔忡,腸燥便秘,陰虛盜汗。
相關配伍
1、治老人虛秘:柏子仁、大麻子仁、松子仁等分。同研,溶白蠟丸桐子大,以少黃丹湯服二、三十丸,食前。(《本草衍義》)
2、治腸風下血:柏子仁十四粒(捻破),紗囊貯,以好酒三盞,煎至八分服之。初服反覺加多,再服立止。非飲酒而致斯疾,以艾葉煎湯服之。(《世醫得效方》)
3、治小兒躽啼,驚癇腹滿,不乳食,大便青白色:柏子仁末,溫水調下二錢(《圣惠方》)
用法用量
3~10g。
禁忌
便溏及痰多者慎服。
炮制
采集加工
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種子,曬干,除去種皮,收集種仁。
炮制方法
1、柏子仁:除去雜質和殘留的種皮。
2、柏子仁霜:取凈柏子仁,照制霜法制霜。
生理特性
常綠喬木,高達20m,胸徑可達1m。樹皮薄,淺灰褐色,縱裂成條片。小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葉鱗形,交互對生,長1~3mm,先端微鈍,位于小枝上下兩面之葉露出部分倒卵狀菱形或斜方形,兩側的葉折覆著上下之葉的基部兩側,呈龍骨狀。葉背中部均有腺槽。雌雄同株;球花單生于短枝頂端;雄球花黃色,卵圓形,長約2mm。球果當年成熟,卵圓形,長1.5~2cm,熟前肉質,藍綠色,被白粉;熟后木質,張開,紅褐色;種鱗4對,扁平,背部近先端有反曲的尖頭,中部種鱗各有種子1~2顆。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形,長4~6mm,灰褐色或紫褐色,無翅或有棱脊,種臍大而明顯。花期3~4月,球果9~11月成熟。
生長環境
生于濕潤肥沃地,石灰巖石地也有生長。分布于東北南部,經華北向南過廣東、廣西北部,西至陜西、甘肅、西南至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性狀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長卵形或長橢圓形,長4~7mm,直徑1.5~3m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外包膜質內種皮,頂端略尖,有深褐色的小點,基部鈍圓。質軟,富油性。氣微香,味淡。
飲片性狀
1、柏子仁同藥材。
2、柏子仁霜為均勻、疏松的淡黃色粉末,微顯油性,氣微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