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早期癥狀可能表現為皮膚瘀點、黏膜出血、關節腫痛、腹痛、血尿等癥狀。
1、皮膚瘀點:
紫癜最典型的早期癥狀是皮膚出現針尖至綠豆大小的紅色或紫色瘀點,按壓不褪色,多對稱分布于下肢和臀部。這些瘀點由皮下毛細血管破裂導致紅細胞外滲引起,可能與血管脆性增加、血小板減少或凝血功能障礙有關。日常需避免劇烈運動和外傷,觀察瘀點是否擴散或融合。
2、黏膜出血:
部分患者早期會出現鼻出血、牙齦滲血等黏膜出血表現,尤其在過敏性紫癜中常見。這種癥狀與免疫復合物沉積損傷小血管有關。保持口腔濕潤、使用軟毛牙刷可減少刺激,反復出血需檢測血小板計數和凝血功能。
3、關節腫痛:
關節周圍腫脹疼痛多見于過敏性紫癜,膝踝關節最常受累。癥狀由關節腔內毛細血管炎性滲出引發,通常伴隨皮膚紫癜出現。急性期需限制關節活動,冷敷緩解腫脹,必要時檢測抗鏈球菌溶血素O水平。
4、腹痛:
腹部絞痛伴惡心嘔吐提示可能發生腹型紫癜,因消化道黏膜下出血和水腫刺激腸管所致。疼痛多位于臍周,嚴重者可出現便血。發作時暫禁食,通過腹部超聲排除腸套疊等急腹癥。
5、血尿:
尿液呈洗肉水色或鏡下紅細胞異常增多,表明腎臟受累,常見于紫癜性腎炎。這與腎小球基底膜免疫損傷有關,需定期監測尿常規和腎功能,控制蛋白質攝入以減輕腎臟負擔。
紫癜患者日常需選擇低敏飲食如大米、蘋果、西蘭花,避免海鮮、堅果等易致敏食物。適度進行游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穿著寬松衣物減少皮膚摩擦。出現持續高熱、意識模糊、大量血便等嚴重癥狀時需立即就醫,通過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或血漿置換等治療控制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