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高血壓與糖尿病互為因果關系,靶器官損害、臨床后果均相互影響,因此常常合并發生,形成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壓糖尿病。所以,兩者被稱為“同源性疾病”。腎臟是高血壓和糖尿病損害的共同靶器官。
據美國早年醫學統計,腎衰的前兩位原因分別是糖尿病(43.8%)和高血壓(26.8%)。由此看來,如果高血壓與糖尿病共存,對腎臟的損害更為嚴重。有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即使被控制,腎衰照樣發生。而高血壓不但是腎病的病因,也是腎病的結果。腎病進展,出現腎結構變化,會導致血壓升高。綜上所述,早期發現血壓升高并早期治療,對預防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腎損害也非常重要。
患者陳女士(化名),60歲,主因“血糖升高20年,雙下肢水腫1月”入院。患者于20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明顯口渴、多飲、多尿,就診于本單位職工醫院,檢查發現血糖顯著增高,系統檢查后,明確診斷為“2型糖尿病”。近年來,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l/L左右,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在15.0mmol/L左右。患者4年前因泡沫尿,雙下肢肌肉針刺樣疼痛,雙眼視物模糊,就診太原糖尿病專科醫院,檢查診斷“糖尿病腎病IV期、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II期(雙眼)”,給予對癥治療后,泡沫尿明顯減少,雙下肢疼痛有所緩解,之后未再復查,治療。近1月出現雙下肢水腫,伴有周身乏力,雙眼視物模糊。患高血壓25年,最高血壓為190/110mmHg,近4年一直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療,血壓很少監測。
入院查體
血壓160/110mmHg,雙眼瞼水腫,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心率82次/分,律不齊,有早搏,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腹軟,無壓痛,肝脾肋下未觸及,雙下肢中度水腫,雙手、足皮溫低,足背動脈搏動減弱,雙側踝反射減弱,128HZ震動覺正常,針刺覺缺失,10g尼龍絲檢查缺失,巴賓斯基征陰性。進一步進行輔助檢查示:空腹血糖10.9mmol/L,尿蛋白(2+),尿微量蛋白371.8mg/L,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595.42mg/g,24小時蛋白定量為887.7mg/24小時,顯著增高,血肌酐67.6umol/L,GFR為81.92ml/(min*1.73m2),按2012年KDIGDCKD分期為:糖尿病腎臟病(G2A3期)。
一病區專家經會診,決定給予該患者如下治療:
“一是胰島素強化治療控制血糖。
二是口服氯沙坦鉀片聯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壓,減少腎小球壓力。
三是胰激肽原酶注射液聯合中醫中草藥口服、中草藥結腸透析改善微循環,利尿消腫,減少蛋白尿,四是制定腎病飲食,個體化運動方案。
太糖的中西醫結合個體精細化療法終于獲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血壓控制在130/80mmHg左右;10天后復查,尿蛋白(2+),尿微量蛋白217.3mg/L,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240.95mg/g。
除了藥物治療,對于糖尿病腎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我們還能做些什么?
副主任弓俊霞指出,對于合并高血壓的糖尿病腎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改變應該早于并且貫穿于整個高血壓治療過程中,包括低鹽飲食(<3g/d)、適量運動、減重、限制煙酒攝入、保持情緒穩定。糖尿病腎病出現明顯蛋白尿伴浮腫的情況下,需適當限制水分攝入,以防浮腫加重。透析患者高血壓,需首先控制水分、加強透析,調整降壓治療。總之,糖尿病腎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積極控制血壓可以有效降低心腦血管事件,血壓達標是關鍵,平穩降壓益處多,藥物選擇遵醫囑,堅持服藥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