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低可通過飲食調節、生活方式改善等方式緩解,通常由血容量不足、營養不良、體位性低血壓、內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
1、增加鈉鹽攝入:
適當增加食鹽攝入有助于提升血容量,每日可增加3-5克食鹽。咸菜、火腿、醬油等高鈉食物可短期食用,但高血壓患者需謹慎。
2、補充優質蛋白:
雞蛋、魚肉、瘦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能改善血漿膠體滲透壓。建議每日攝入1.2-1.5克/公斤體重的蛋白質,分3-4餐補充。
3、足量飲水:
每日飲用2000-2500毫升水,可加入少量食鹽或檸檬片。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建議每小時飲用100-200毫升溫水。
4、體位調節:
從臥位轉為坐位時需緩慢動作,避免突然站立。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起床前先活動四肢再緩慢坐起。
5、病因治療:
低血壓可能與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頭暈、乏力等癥狀。貧血患者需補充鐵劑、維生素B12,甲狀腺功能減退需服用左甲狀腺素鈉。
建議低血壓患者每日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避免長時間站立。飲食上可多食用山藥、紅棗、桂圓等藥食同源食材,餐后適當飲用淡鹽水。癥狀持續或伴隨暈厥需及時就醫排查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