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長癬可能由真菌感染、皮膚屏障受損、局部潮濕多汗、免疫低下或接觸傳染源引起,表現為紅斑脫屑、瘙癢灼痛、邊緣隆起、色素沉著或繼發感染等癥狀。
1、真菌感染:外陰癬多由紅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等真菌感染引起,可能與共用浴具、緊身衣物摩擦有關。典型癥狀為環形紅斑伴鱗屑,邊緣清晰且有小丘疹。治療需外用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噴霧或酮康唑洗劑,保持患處干燥透氣。
2、皮膚屏障受損:過度清潔使用堿性肥皂、頻繁刮剃陰毛可破壞皮膚保護層。表現為局部干燥脫屑、輕微刺痛,易合并真菌定植。建議改用pH5.5弱酸性洗劑,涂抹含神經酰胺的修復霜,避免機械性刺激。
3、局部潮濕環境:長期穿著化纖內褲、運動后未及時清潔會造成悶熱潮濕。癥狀為皮膚浸漬發白、褶皺處糜爛。選擇純棉透氣內衣,每日用溫水清洗后吹風機低溫烘干,午間可墊放醫用紗布吸汗。
4、免疫調節異常:糖尿病、妊娠或長期用免疫抑制劑者易復發。皮損呈大片狀擴散,伴隨劇烈瘙癢。需控制基礎疾病,口服伊曲康唑沖擊治療,聯合紫外線局部照射改善免疫功能。
5、接觸傳染風險:寵物患癬菌病、公共浴池裸坐可能引發感染。特征為多灶性皮損伴衛星灶,偶見膿皰。接觸可疑傳染源后立即用硫磺皂清洗,衣物需60℃以上高溫消毒,家庭成員同步篩查治療。
日常應避免攝入辛辣刺激食物,穿著寬松純棉內褲并每日更換。運動后及時沐浴,保持外陰干燥。瘙癢時可用冷藏生理鹽水濕敷,禁止搔抓。合并糖尿病者需監測血糖,妊娠期用藥需遵醫囑。皮損持續擴大、出現滲液或發熱時需皮膚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