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灼燒痛可通過調整飲食習慣、避免刺激性食物、服用抑酸藥物、治療基礎疾病、手術干預等方式治療。腹部灼燒痛通常由胃酸分泌過多、胃食管反流、胃炎、胃潰瘍、膽道疾病等原因引起。
減少高脂、辛辣、酸性食物攝入,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麥、香蕉、蒸蛋。少食多餐避免胃部過度充盈,餐后2小時內避免平臥。戒除煙酒及碳酸飲料,咖啡每日不超過200毫升。
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H2受體拮抗劑如法莫替丁能緩解灼燒感。鋁碳酸鎂等黏膜保護劑可形成物理屏障。持續癥狀超過兩周需胃鏡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
胃食管反流可能與食管下括約肌松弛、腹壓增高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胸骨后灼痛、反酸等癥狀。幽門螺桿菌陽性胃炎需采用四聯療法根除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需規律用藥8-12周。
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使用楔形枕減少夜間反流。避免緊身衣物及彎腰動作,體重超標者需減重。練習腹式呼吸可降低腹腔壓力,餐后適度散步促進胃排空。
頑固性反流可考慮胃底折疊術,嚴重胃潰瘍伴出血需內鏡下止血或部分胃切除術。膽囊結石引起的膽源性腹痛需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后配合低脂飲食過渡。
每日攝入20-30克膳食纖維維持腸道功能,推薦南瓜、小米等低渣食物。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避免仰臥起坐等增加腹壓的運動。記錄飲食與疼痛發作的關聯性,持續監測癥狀變化,突發劇烈腹痛伴嘔吐需急診排除穿孔等急腹癥。長期反復發作建議完善胃鏡、腹部超聲等檢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