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術后可通過傷口護理、飲食調整、活動管理、癥狀監測、定期復查等方式促進恢復。子宮肌瘤通常由激素水平異常、遺傳因素、干細胞突變、肥胖、生育年齡延遲等原因引起。
保持手術切口清潔干燥,每日觀察有無紅腫滲液。腹腔鏡手術需注意臍部消毒,開腹手術需避免腹壓增高動作。術后2周內禁止盆浴,淋浴后及時擦干傷口。出現發熱或持續疼痛需就醫排除感染。
術后24小時從流食逐步過渡到普食,選擇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蛋、豆腐促進組織修復。增加菠菜、豬肝等含鐵食物預防貧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飲水1500-2000ml預防尿路感染。
麻醉清醒后即可床上翻身活動,術后6小時嘗試坐起。24小時后逐漸下床行走預防靜脈血栓,避免提重物及劇烈運動。可進行腹式呼吸訓練,術后4周再恢復瑜伽等腹部核心運動。
記錄陰道出血量,異常出血或排出物需送檢。關注排尿困難、下肢腫脹等并發癥,肌瘤剔除術后可能殘留腹脹感。激素相關癥狀如潮熱出汗需評估卵巢功能,嚴重腹痛警惕子宮穿孔。
術后1個月復查超聲評估子宮恢復情況,3個月檢測血紅蛋白水平。未絕經患者每6個月監測肌瘤復發,疑似惡變需進行病理活檢。長期服用GnRH-a類藥物者需監測骨密度。
術后恢復期建議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逐步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功能,6周內避免性生活。出現異常陰道排液、持續發熱或傷口裂開需立即返院檢查,術后1年需完成婦科全面體檢評估整體恢復狀況。保持規律作息和情緒穩定有助于內分泌系統調節,生育需求者需與醫生討論最佳受孕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