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膽囊炎可能由激素水平變化、膽汁淤積、膽結石形成、細菌感染、膽囊收縮功能減弱等原因引起。
妊娠期孕激素水平升高導致膽囊排空延遲,膽汁滯留易形成膽泥。雌激素增加促使膽固醇分泌增多,膽汁成分改變易析出結晶。這類生理性因素可通過少量多餐、低脂飲食緩解癥狀。
增大的子宮壓迫膽總管影響膽汁排泄,妊娠中晚期更為明顯。體位改變時可能出現右上腹隱痛,建議采取左側臥位減輕壓迫,每日進行30分鐘散步促進消化。
妊娠期高熱量高脂飲食增加膽囊負擔。過量攝入動物內臟、油炸食品會升高膽汁膽固醇飽和度。建議選擇清蒸魚、燕麥粥等低脂食物,每日補充2000ml溫水稀釋膽汁。
既往膽結石病史者妊娠期更易發作,可能與膽汁酸池縮小有關。典型表現為餐后右上腹絞痛并向右肩放射,可伴隨惡心嘔吐。超聲檢查能明確診斷,必要時需進行膽囊穿刺引流。
腸道細菌逆行感染膽囊引發炎癥,常見致病菌包括大腸桿菌、克雷伯菌。發熱伴墨菲征陽性需警惕化膿性膽囊炎,根據藥敏結果使用頭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療。
妊娠期應保持每日攝入25g膳食纖維,食用獼猴桃、火龍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避免久坐不動,每2小時進行5分鐘上肢伸展運動。出現持續腹痛、黃疸等癥狀需立即就醫,嚴重者可能需行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術。哺乳期患者用藥需選擇頭孢類等安全性較高的抗生素,治療期間監測胎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