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梗阻的臨床表現包括腹痛、嘔吐、腹脹、停止排便排氣以及脫水休克。
1、腹痛:
腹痛是急性腸梗阻最常見的癥狀,通常表現為陣發性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臍周或下腹部。疼痛發作時患者常屈曲身體以減輕不適,間歇期疼痛可完全緩解。機械性腸梗阻疼痛具有規律性,與腸蠕動增強有關。
2、嘔吐:
嘔吐癥狀與梗阻部位密切相關,高位腸梗阻嘔吐出現早且頻繁,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低位腸梗阻嘔吐出現較晚,嘔吐物可呈糞樣。絞窄性腸梗阻時嘔吐物可能帶有血性液體。
3、腹脹:
腹脹程度與梗阻部位相關,低位腸梗阻腹脹更為明顯。腹部可見腸型和蠕動波,聽診可聞及高調腸鳴音或氣過水聲。麻痹性腸梗阻時全腹均勻膨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4、停止排便排氣:
完全性腸梗阻患者多表現為肛門停止排便排氣,但在梗阻早期,梗阻遠端腸道內殘留的糞便和氣體仍可排出。部分性腸梗阻患者可能仍有少量排氣排便。
5、脫水休克:
頻繁嘔吐和腸液積聚可導致嚴重脫水,表現為皮膚彈性差、眼窩凹陷、尿量減少。病情進展可出現脈搏細速、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絞窄性腸梗阻患者可能出現發熱、腹膜刺激征等全身中毒癥狀。
急性腸梗阻患者需禁食禁水,立即就醫治療。日常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暴飲暴食,術后患者需遵醫囑進行腹部按摩和適量活動以促進腸蠕動恢復。建議多攝入高纖維食物如燕麥、芹菜,適當進行散步等溫和運動,保持規律排便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