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患者需測眼壓的因素包括房水循環障礙、晶狀體膨脹、繼發性青光眼風險、術后炎癥反應、藥物副作用評估。
1、房水循環障礙:白內障可能導致房水排出通道受阻,眼壓升高可能與晶狀體增厚壓迫前房角有關。需通過前房角鏡檢查評估,治療可選用前列腺素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或碳酸酐酶抑制劑控制眼壓。
2、晶狀體膨脹:過熟期白內障晶狀體體積增大,可能引發瞳孔阻滯,表現為眼痛、視力驟降。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可解除阻滯,術前需監測眼壓波動。
3、繼發青光眼風險:晶狀體蛋白溶解性青光眼或晶狀體脫位可能導致急性眼壓升高,伴隨角膜水腫、虹視現象。需緊急降眼壓處理,必要時行玻璃體切割術。
4、術后炎癥反應:白內障術后炎性介質可能堵塞小梁網,眼壓監測有助于早期發現糖皮質激素性高眼壓。非甾體抗炎藥與調整激素用量可緩解癥狀。
5、藥物影響評估:長期使用縮瞳劑或腎上腺素類藥物可能干擾房水動力學,定期眼壓檢查能及時調整用藥方案,避免視神經損傷。
白內障患者日常需控制咖啡因攝入,避免劇烈運動及低頭動作。建議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深綠色蔬菜,每周進行3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術后三個月內避免揉眼及游泳,睡眠時抬高床頭15度以減少靜脈回流壓力。出現眼脹、虹視癥狀需24小時內就診,糖尿病患者應每季度復查眼底及眼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