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蚊癥可分為生理性飛蚊癥、病理性飛蚊癥、退行性飛蚊癥、炎癥性飛蚊癥、出血性飛蚊癥等類型。
1、生理性類型:
生理性飛蚊癥主要由玻璃體年齡性改變引起。玻璃體中的膠原纖維隨年齡增長發生液化,形成微小混濁物投影在視網膜上。這類飛蚊癥表現為半透明點狀、線狀漂浮物,在明亮背景下更明顯,通常不影響視力,無需特殊治療。
2、病理性類型:
病理性飛蚊癥可能與視網膜裂孔、玻璃體出血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突然出現的密集黑點或煙霧狀陰影。視網膜裂孔需激光封閉,玻璃體出血可選用卵磷脂絡合碘、沃麗汀等藥物促進吸收,嚴重者需行玻璃體切割術。
3、退行性類型:
退行性飛蚊癥常見于高度近視患者。眼軸延長導致玻璃體后脫離,形成環形或蛛網狀混濁。建議每年進行散瞳眼底檢查,避免劇烈運動。可補充葉黃素、玉米黃質等營養素延緩進展。
4、炎癥性類型:
炎癥性飛蚊癥多由葡萄膜炎引起,伴隨眼紅、畏光等癥狀。需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雙氯芬酸鈉等抗炎藥物,嚴重病例需球旁注射曲安奈德。長期反復發作可能造成永久性玻璃體混濁。
5、出血性類型:
出血性飛蚊癥常見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新生血管破裂導致玻璃體腔積血,表現為紅色煙霧狀漂浮物。需控制血糖血壓,必要時進行全視網膜光凝或玻璃體切除手術。
飛蚊癥患者應避免長時間用眼疲勞,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深色蔬菜。高度近視者需避免跳水、拳擊等劇烈運動。突然出現的閃光感或飛蚊增多需立即就醫排查視網膜病變。定期眼科檢查可早期發現潛在問題,多數飛蚊癥通過適應和心理調適可逐漸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