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體外露可通過調整修復體、軟組織移植、抗感染治療、種植體修整、手術覆蓋等方式治療。種植體外露通常由骨量不足、修復體設計不當、牙齦萎縮、種植體位置偏差、慢性炎癥等原因引起。
1、修復體調整:
修復體邊緣壓迫牙齦或形態不當可能導致種植體外露。臨床需重新設計修復體形態,降低邊緣高度,采用全瓷材質減少刺激。修復體調整后需觀察3-6個月牙齦適應性。
2、軟組織移植:
牙齦萎縮患者可采用結締組織移植或游離齦移植術。從上腭取自體軟組織移植至暴露區域,增加角化齦寬度。移植后需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維護口腔衛生。
3、抗感染處理:
慢性炎癥引起的暴露需進行種植體表面清創,配合鹽酸米諾環素、甲硝唑、阿莫西林等藥物控制感染。炎癥控制后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手術治療。
4、種植體修整:
種植體位置偏差時可采用激光修整或機械打磨降低暴露部分高度。修整后可能需更換愈合基臺,調整后的種植體需滿足1:1.5以上的冠根比。
5、手術覆蓋:
骨量不足導致的嚴重暴露需行引導骨再生術,采用鈦網聯合Bio-Oss骨粉進行骨增量。同期可進行膜齦手術覆蓋種植體,術后6個月方可進行修復。
種植體外露患者需避免咀嚼硬物,每日使用沖牙器清潔種植體周圍,定期進行專業維護。建議增加維生素C和蛋白質攝入促進組織愈合,術后3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吸煙者需嚴格戒煙以保障手術效果,出現紅腫疼痛需及時復診。長期維護中建議每3個月進行種植體周探診檢查,每年拍攝根尖片評估骨結合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