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用藥需關注藥物安全性、代謝周期及潛在風險,可通過咨詢醫生、評估藥物分級、調整用藥方案、補充葉酸、監測身體指標等方式降低風險。孕前用藥不當可能由慢性疾病用藥、免疫抑制劑、精神類藥物、抗生素、非處方藥等因素引起。
計劃懷孕前需主動告知醫生用藥史,由專業醫師評估藥物對妊娠的影響。部分藥物需提前3-6個月調整劑量或更換為妊娠安全藥物,如高血壓患者可將纈沙坦替換為拉貝洛爾。
參考FDA妊娠藥物風險分級A/B/C/D/X類,避免使用X級明確致畸藥物如異維A酸、華法林。B級相對安全的藥物包括對乙酰氨基酚、頭孢類抗生素,但仍需嚴格遵醫囑使用。
脂溶性藥物如維A酸需停藥3個月以上,精神類藥物氟西汀需考慮5個半衰期代謝時間。長期服用避孕藥者建議停藥后經歷2-3次正常月經周期再受孕。
孕前3個月每日補充400-800μg葉酸可預防神經管畸形。正在服用抗癲癇藥丙戊酸鈉者需增加葉酸劑量至5mg/日,并監測血藥濃度。
糖尿病患者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甲狀腺疾病患者保持TSH在2.5mIU/L以內。免疫性疾病用藥如甲氨蝶呤需提前6個月停用,改用妊娠期允許的生物制劑。
備孕期間應建立規范用藥記錄表,重點標注藥物名稱、劑量及用藥時間。避免自行服用中成藥、減肥藥及含偽麻黃堿的感冒藥。保持每日30分鐘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增加膳食中深綠色蔬菜和全谷物攝入,定期檢測肝腎功能及激素水平。出現藥物過敏或異常體征需立即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