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術后重建手術可通過皮瓣移植、骨組織修復、血管吻合、功能恢復、外觀整形等方式實現。手術過程需根據缺損范圍選擇修復方案,通常與腫瘤浸潤深度、切除范圍、患者基礎疾病等因素有關。
1、皮瓣移植:游離皮瓣或帶蒂皮瓣是修復軟組織缺損的主要方式。前臂橈側皮瓣、股前外側皮瓣因血供穩定被廣泛應用,術中需精確吻合動靜脈。術后需監測皮瓣顏色、溫度及毛細血管充盈情況。
2、骨組織修復:下頜骨缺損超過1.5cm需骨重建,可采用腓骨瓣、髂骨瓣等復合組織瓣。術前通過3D打印技術制作導板,術中精確塑形固定。骨瓣需攜帶骨膜保障血供,鈦板固定維持咬合關系。
3、血管吻合:顯微鏡下吻合直徑1-2mm的血管是手術關鍵。受區常選擇面動脈、甲狀腺上動脈等,靜脈多選用頸外靜脈分支。術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預防血栓,避免血管危象導致皮瓣壞死。
4、功能重建:舌體缺損50%以上需行舌再造術,通過皮瓣折疊恢復吞咽功能。軟腭缺損采用前臂皮瓣重建腭咽閉合功能。術后3周開始語音訓練,6周后逐步恢復經口進食。
5、外觀修復:口角歪斜可通過局部皮瓣調整,面部凹陷采用脂肪填充。鼻翼缺損使用耳廓復合組織移植,術后6個月進行瘢痕激光治療。最終外觀評估需等待組織腫脹完全消退。
術后需長期保持口腔清潔,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預防感染。恢復期進食高蛋白流質飲食如牛奶、肉湯,逐步過渡至軟食。術后3個月開始張口訓練,6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定期復查監測腫瘤復發及修復體功能,每年進行口腔CT及PET-CT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