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陽性可通過抗病毒治療、免疫調節(jié)、肝臟保護、定期監(jiān)測、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控制,但完全治愈率較低。乙肝陽性通常由母嬰傳播、血液接觸、免疫功能低下、病毒變異、合并其他肝病等因素引起。
慢性乙肝患者需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復制,常用藥物包括恩替卡韋、替諾福韋、丙酚替諾福韋??共《局委熌芙档透斡不透伟╋L險,但需嚴格遵醫(yī)囑定期復查病毒載量和肝功能指標。
干擾素α可用于部分適合患者的免疫調節(jié)治療,通過激活機體免疫系統(tǒng)清除病毒。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發(fā)熱、乏力等副作用,需評估血小板和中性粒細胞水平,療程通常為48-96周。
水飛薊賓、雙環(huán)醇等保肝藥物可輔助改善肝功能,適用于轉氨酶持續(xù)升高者。需避免合并使用肝毒性藥物,酒精性肝病患者必須嚴格戒酒,脂肪肝患者需控制體重。
每3-6個月需檢測HBV-DNA、肝功能、甲胎蛋白,每年進行肝臟超聲檢查。肝硬化患者需縮短監(jiān)測間隔,出現腹水或嘔血等并發(fā)癥應立即住院治療。
長期服藥可能導致耐藥突變,表現為病毒載量反彈。拉米夫定耐藥者可換用替諾福韋,阿德福韋耐藥需采用聯(lián)合用藥方案?;蛐蜋z測能指導個體化治療選擇。
乙肝攜帶者應保持均衡飲食,適量攝入優(yōu)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避免高脂飲食。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保證7小時睡眠。注意個人衛(wèi)生防止交叉感染,家庭成員建議接種乙肝疫苗。出現乏力、黃疸等癥狀需及時肝病科就診,育齡女性孕前需評估抗病毒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