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可通過定期觀察、介入栓塞術、手術切除等方式治療。肝血管瘤通常由先天性血管發育異常、雌激素水平升高等因素引起。
體積小于5厘米且無臨床癥狀的肝血管瘤建議每6-12個月復查超聲或CT。觀察期間避免劇烈運動和外傷,減少雌激素類藥物使用。無癥狀血管瘤惡變率低于0.1%,過度干預可能帶來更大風險。
適用于直徑5-10厘米的快速增長血管瘤,通過股動脈插管注入平陽霉素、博來霉素等栓塞劑阻斷血供。術后可能出現發熱、肝區疼痛等栓塞后綜合征,需配合水化治療。該方法創傷較小但存在10-15%復發率。
腫瘤位置表淺或壓迫膽管時可采用腹腔鏡肝部分切除術,巨大血管瘤需開腹行肝葉切除術。術前需評估肝功能儲備,術后注意監測凝血功能和膽紅素水平。手術治愈率超過90%,但存在出血和膽瘺等并發癥風險。
普萘洛爾可用于嬰幼兒血管瘤的縮小,成人可嘗試雷帕霉素抑制血管內皮生長。糖皮質激素對部分病例有效,但長期使用可能加重代謝紊亂。目前尚無特效口服藥物,藥物治療多作為輔助手段。
適用于位置深在的小血管瘤,超聲引導下電極針穿刺產生高溫使瘤體凝固壞死。術后需臥床24小時觀察出血情況,該方法對3厘米以下腫瘤有效率約85%。多次治療可能損傷正常肝組織。
日常飲食宜選擇高蛋白低脂食物如魚肉、雞胸肉,避免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品。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增強肝臟代謝功能,忌飲酒及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出現右上腹持續脹痛、食欲驟降等癥狀需立即復查增強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