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可能由激素水平波動、慢性炎癥刺激、宮頸上皮異位、病原體感染、宮頸創(chuàng)傷等原因引起,臨床表現為接觸性出血、異常分泌物、腰骶部酸痛、月經異常、尿頻尿急等癥狀。
1、接觸性出血:宮頸糜爛患者常在性生活或婦科檢查后出現少量陰道出血,血液呈鮮紅色或暗紅色。宮頸表面糜爛區(qū)域血管暴露,受到摩擦刺激時易破裂出血。日常需避免劇烈性生活,出血量多時需就醫(yī)排除宮頸病變。
2、異常分泌物:宮頸腺體分泌亢進可導致白帶增多,呈黏液膿性或血性,伴有異味。合并感染時分泌物可呈黃綠色,需保持外陰清潔,每日更換棉質內褲,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
3、腰骶部酸痛:炎癥擴散至盆腔時引發(fā)持續(xù)性隱痛,勞累后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內側,熱敷或改變體位可暫時緩解。建議避免久坐,進行盆底肌鍛煉改善血液循環(huán)。
4、月經異常:宮頸糜爛可能干擾子宮內膜脫落過程,表現為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非經期出血。激素水平紊亂時需監(jiān)測基礎體溫,必要時進行內分泌調理。
5、尿頻尿急:宮頸與膀胱解剖位置相鄰,炎癥刺激可導致尿路刺激癥狀。排尿時可能出現灼熱感,需增加每日飲水量,排尿后從前向后擦拭避免交叉感染。
日常飲食建議增加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菠菜促進黏膜修復,補充優(yōu)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增強免疫力。每周進行3次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改善盆腔血液循環(huán),避免騎行等壓迫會陰部的運動。月經期使用透氣性好的衛(wèi)生用品,每2小時更換一次。出現持續(xù)出血、發(fā)熱或劇烈腹痛需及時進行宮頸TCT和HPV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