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止痛藥主要包括非甾體抗炎藥、阿片類鎮痛藥、局部麻醉藥、糖皮質激素及軟骨保護劑等類型,具體藥物如布洛芬、曲馬多、利多卡因、潑尼松和硫酸氨基葡萄糖。
1、非甾體抗炎藥: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炎癥和疼痛,適用于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炎癥性關節病。常用藥物包括布洛芬、雙氯芬酸、塞來昔布,可能引起胃腸道刺激或腎功能損害,消化道潰瘍患者需慎用。
2、阿片類鎮痛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阿片受體,用于中重度急性疼痛,如關節術后疼痛。代表藥物有曲馬多、可待因、羥考酮,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依賴性和便秘,需嚴格遵醫囑短期使用。
3、局部麻醉藥:通過阻斷神經傳導實現局部鎮痛,常用于關節腔注射或手術麻醉。利多卡因、羅哌卡因等藥物起效快,可能出現過敏反應或心律失常,需專業醫師操作控制劑量。
4、糖皮質激素:具有強效抗炎作用,適用于痛風性關節炎或滑膜炎急性發作。潑尼松、地塞米松等藥物可關節腔內注射,長期使用可能誘發骨質疏松或血糖升高,每年注射不超過3-4次。
5、軟骨保護劑:改善軟骨代謝延緩關節退化,用于早中期骨關節炎。硫酸氨基葡萄糖、軟骨素等需連續服用3-6個月見效,偶見輕度胃腸不適,與抗凝藥聯用需監測凝血功能。
關節疼痛用藥需結合具體病因選擇,急性發作期可短期使用冰敷配合非甾體藥物,慢性疼痛建議聯合物理治療與肌肉強化訓練。日常注意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荷,適量攝入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和抗氧化物質豐富的漿果,避免爬山、爬樓梯等加重關節磨損的運動,選擇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性鍛煉方式。疼痛持續加重或伴關節變形、發熱時需及時就診排除感染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