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感染可通過抗生素治療、局部護理、體溫監測、暫停哺乳、感染源控制等方式處理。產褥感染通常由細菌感染、產道損傷、免疫力低下、衛生條件差、貧血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療:
產褥感染需根據病原菌選擇敏感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頭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甲硝唑。用藥期間需監測藥物不良反應,避免自行調整劑量。
2、局部護理:
會陰傷口感染需每日用碘伏消毒,保持干燥清潔。乳房局部紅腫可冷敷緩解,乳腺炎需排空乳汁,膿腫形成需切開引流。
3、體溫監測:
每日測量體溫4次,持續超過38℃提示感染未控制。發熱期間需增加水分攝入,物理降溫無效時需就醫調整治療方案。
4、暫停哺乳:
細菌感染期間乳汁可能含致病菌,需暫停親喂。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房維持泌乳,治愈后經醫生評估可恢復哺乳。
5、感染源控制:
產后惡露需勤換衛生巾,避免使用內置棉條。接觸嬰兒前嚴格洗手,哺乳前后清潔乳頭,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治療期間建議攝入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蛋,補充維生素C促進愈合。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劇烈運動。暫停哺乳期間需定時擠奶預防乳腺堵塞,恢復親喂前需對乳汁進行細菌培養檢測。產后42天需復查血常規及炎癥指標,確認感染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