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腸炎的癥狀可能包括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發熱乏力、脫水電解質紊亂、腸穿孔或中毒性巨結腸。
持續性腹部絞痛多位于臍周或下腹部,排便后疼痛可能短暫緩解。腹瀉每日可達10次以上,糞便呈水樣或糊狀,嚴重時伴隨里急后重感。腸鳴音活躍,腹部觸診可能出現壓痛。
腸道黏膜嚴重受損時,糞便中混有大量黏液、膿液或新鮮血液,呈現果醬樣或洗肉水樣外觀。顯微鏡檢查可見大量紅細胞、白細胞及脫落的上皮細胞,提示腸道存在活動性炎癥。
感染性腸炎常引起體溫升高至38.5℃以上,伴隨寒戰、頭痛等全身中毒癥狀。慢性消耗導致患者出現明顯乏力、體重下降,嚴重者可出現惡病質狀態。
頻繁腹瀉嘔吐導致體液大量丟失,表現為皮膚彈性差、眼窩凹陷、尿量減少。血鈉、血鉀降低可能引發肌肉痙攣、心律失常,需緊急靜脈補液糾正。
暴發性結腸炎可能進展為腸穿孔,表現為突發劇烈腹痛、板狀腹和休克。中毒性巨結腸患者出現腹脹如鼓、腸鳴音消失,腹部X線顯示結腸擴張超過6cm。
急性期需禁食并靜脈補充營養,癥狀緩解后逐步過渡至低渣飲食如米湯、蒸蛋。恢復期推薦攝入發酵乳制品補充益生菌,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監測體重和出入量,便后使用溫水清潔肛周皮膚。出現持續高熱、便血或意識改變需立即急診處理,必要時進行結腸鏡檢查或外科會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