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可能引起間隙感染,通常由口腔衛生不良、操作損傷、免疫力低下、解剖結構異常、基礎疾病等因素引起。間隙感染可通過口腔清潔、抗生素治療、切開引流、對癥支持、原發病控制等方式處理。
術前牙菌斑堆積或術后清潔不到位易導致細菌滋生。建議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每日漱口三次,配合軟毛牙刷輕柔清潔術區周圍牙齒,避免食物殘渣滯留。
拔牙過程中器械可能損傷鄰近軟組織或骨膜,形成細菌入侵通道。術后24小時內冰敷減輕腫脹,48小時后改為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觀察是否出現跳痛或發熱癥狀。
糖尿病患者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更易繼發感染。監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必要時咨詢醫生調整潑尼松等藥物用量。
阻生智齒拔除時可能突破上頜竇或下頜神經管屏障。感染可能與厭氧菌定植有關,通常表現為面部腫脹、張口受限。經驗性使用甲硝唑聯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覆蓋常見病原體。
血液病或放化療患者可能出現嚴重感染。感染可能與粒細胞缺乏有關,通常表現為高熱、膿性分泌物。需進行膿液培養后選擇敏感抗生素,必要時行頜面部CT評估感染范圍。
術后選擇溫涼的流質飲食如牛奶、蒸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謴推诳蛇M行頸部輕柔旋轉運動促進淋巴回流,睡眠時墊高頭部減輕組織水腫。保持每日兩次鹽水漱口直至創面愈合,若出現持續疼痛或38.5℃以上發熱需及時復診。觀察創面有無灰白色假膜覆蓋等異常情況,避免用舌頭頻繁觸碰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