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手術可能出現并發癥,常見類型包括二氧化碳氣腹相關不適、穿刺損傷、術后肩痛、感染及出血等。多數并發癥可通過規范操作和術后護理有效預防或控制。
1、氣腹相關反應:
二氧化碳氣腹建立可能導致皮下氣腫、高碳酸血癥。患者表現為腹部脹痛、呼吸淺快,嚴重時出現心律失常。術中監測氣道壓力及血氣分析,術后早期活動可促進氣體吸收。
2、穿刺孔并發癥:
Trocar穿刺可能損傷腹壁血管或內臟器官,發生率約0.1%-0.3%。典型表現為穿刺點滲血或突發腹痛,需術中及時電凝止血,嚴重者需中轉開腹修補。
3、術后牽涉痛:
膈神經受刺激引發右肩放射痛,發生率15%-30%。與氣腹壓力維持時間相關,熱敷、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可緩解癥狀,通常48小時內自行消退。
4、切口感染:
肥胖或糖尿病患者易發生穿刺孔感染,表現為紅腫滲液。預防性使用頭孢呋辛等抗生素,感染后需拆線引流,必要時行創面清創。
5、深靜脈血栓:
氣腹壓力影響下肢靜脈回流,血栓風險增加2-3倍。建議術中穿戴彈力襪,術后6小時開始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并盡早下床活動。
術后24小時內建議流質飲食,逐步過渡至低脂普食,避免產氣食物如豆制品。麻醉清醒后即可床上踝泵運動,6小時后協助翻身,次日根據耐受度進行床邊行走。保持穿刺孔敷料干燥,觀察有無滲血滲液,體溫超過38℃需及時復查。術后1周避免提重物及劇烈運動,2周后逐步恢復日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