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部疼痛可通過局部熱敷、生理鹽水沖洗、口咽部保濕、非甾體抗炎藥應用、抗生素治療等方式緩解。該癥狀可能由干燥刺激、過敏性鼻炎、病毒性感冒、細菌性咽炎、鼻竇炎等因素引起。
1、局部熱敷:
使用40℃左右溫熱毛巾外敷鼻梁及上唇區域,每次15分鐘每日3次。熱效應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黏膜充血腫脹。操作時注意避免燙傷,熱敷后及時涂抹凡士林保護皮膚。
2、生理鹽水沖洗:
配置0.9%氯化鈉溶液,借助洗鼻器進行鼻腔沖洗每日2次。鹽水能清除分泌物和過敏原,維持黏膜濕潤狀態。沖洗時保持頭部前傾30度,避免水流進入中耳引發感染。
3、口咽部保濕:
每日飲用1.5-2升溫水,含服蜂蜜潤喉片或羅漢果含片。使用加濕器維持室內濕度50%-60%,睡眠時可將薄荷腦軟膏薄涂于人中部位。干燥環境易導致黏膜纖毛運動功能下降。
4、藥物鎮痛:
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非甾體抗炎藥可短期使用3天。該類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疼痛,但需餐后服用避免胃黏膜損傷。伴有鼻塞時可短期使用鹽酸偽麻黃堿緩解癥狀。
5、抗感染治療:
細菌感染引起的疼痛需使用阿莫西林、頭孢克洛或阿奇霉素。伴隨膿涕、發熱癥狀提示可能發生急性鼻竇炎,療程需持續7-10天。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主要采取對癥支持治療。
建議增加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草莓等水果攝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適度進行八段錦等舒緩運動改善頭面部血液循環。若出現持續發熱、頸部淋巴結腫大或呼吸困難等癥狀,需及時耳鼻喉科就診排除深部感染可能。睡眠時抬高床頭15厘米可減輕鼻咽部充血,日常需避免用力擤鼻等機械刺激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