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檢查的輻射劑量在醫學安全范圍內,單次檢查通常不會造成顯著健康風險。醫療輻射需遵循正當化、最優化原則,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需謹慎評估。
1、輻射劑量:一次常規胸部CT輻射量約7mSv,相當于自然環境中2-3年本底輻射。低劑量CT技術可將輻射量降至1mSv以下,相當于4個月自然輻射。醫療檢查輻射具有嚴格劑量限值,放射科設備定期接受質量控制檢測。
2、短期影響:極少數敏感人群可能出現短暫發熱、皮膚紅斑等輕微反應,通常24小時內自行緩解。對比劑可能引發過敏反應,發生率約0.04%-0.1%,表現為蕁麻疹或呼吸困難,需立即告知醫護人員處理。
3、長期風險:理論上每1mSv輻射增加0.005%致癌概率,遠低于自然發病率。重復多次檢查需累計超過100mSv才需考慮風險,相當于15次常規CT。放射防護委員會建議年醫療輻射劑量不超過20mSv。
4、特殊防護:孕婦檢查需鉛圍裙保護胎兒,兒童采用年齡調整參數。甲狀腺、乳腺等敏感器官可使用專用防護器具。對比劑使用前需評估腎功能,糖尿病患者需停用二甲雙胍防止乳酸酸中毒。
5、替代方案:超聲和MRI無電離輻射,適合軟組織檢查。數字化X線攝影劑量僅為CT的1/100。臨床決策需權衡檢查必要性與潛在風險,急診搶救時輻射風險可忽略不計。
日常減少輻射暴露可增加富含抗氧化物質食物如藍莓、番茄,補充維生素C/E。檢查后適當飲水促進對比劑排泄,避免24小時內劇烈運動。定期體檢人群建議記錄累計輻射劑量,優先選擇低劑量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