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道沖洗適用于淚道阻塞、慢性淚囊炎等淚道疾病診斷或治療,具體需結合眼部癥狀及醫生評估判斷。
1、淚道阻塞:
淚道阻塞可能導致淚液無法正常排出,出現溢淚、眼部分泌物增多等癥狀。淚道沖洗可幫助診斷阻塞部位,同時沖洗液壓力可能疏通輕微阻塞。長期阻塞可能引發慢性淚囊炎,需結合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進行治療。
2、慢性淚囊炎:
慢性淚囊炎常由細菌感染引起,表現為內眥部紅腫、按壓有膿性分泌物溢出。淚道沖洗可清除膿液并注入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氯霉素眼藥水、紅霉素眼膏。反復發作需考慮淚囊鼻腔吻合術或激光淚道成形術。
3、術前準備:
眼科手術前需排除淚道感染風險,如白內障、青光眼等內眼手術前常規進行淚道沖洗。發現膿性分泌物需延遲手術,避免術后眼內炎。沖洗后使用氟喹諾酮類滴眼液預防感染。
4、嬰幼兒淚囊炎:
新生兒鼻淚管未完全開通可能導致先天性淚囊炎,表現為眼瞼黏連、黃色分泌物。保守治療采用淚囊區按摩配合托百士滴眼液,3-6個月未改善需淚道沖洗或探通術。
5、外傷后評估:
眼瞼或顏面部外傷可能損傷淚小管,淚道沖洗可判斷斷裂位置。沖洗液從傷口溢出需手術吻合淚小管,術后留置硅膠管3-6個月。合并骨折需CT檢查是否累及鼻淚管。
日常護理建議每日熱敷眼部10分鐘促進淚液循環,避免揉眼加重感染。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A、Omega-3脂肪酸,適量食用胡蘿卜、深海魚類有助于維持眼表健康。出現持續溢淚、分泌物帶血或視力下降需及時眼科就診,避免自行沖洗造成黏膜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