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早期癥狀可能由長期吸煙、過量飲酒、口腔衛生不良、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口腔黏膜白斑等因素引起,可通過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方式干預。
1、黏膜異常:口腔黏膜出現白色或紅色斑塊,質地變硬或增厚,可能伴隨輕微疼痛或灼熱感。這類病變常見于頰黏膜、舌緣等部位,需通過活檢明確性質。日常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使用軟毛牙刷減少摩擦。
2、潰瘍不愈:口腔潰瘍超過兩周未愈合,邊緣隆起呈火山口狀,基底有硬結。可能與免疫抑制、慢性創傷有關,通常伴隨吞咽疼痛。建議避免咀嚼檳榔,局部涂抹消炎藥膏促進愈合。
3、功能障礙:舌體活動受限導致發音含糊,或出現不明原因牙齒松動。病變可能侵犯舌肌或牙槽骨,伴隨口臭癥狀。需進行CT檢查評估范圍,每日用生理鹽水漱口保持清潔。
4、神經癥狀:下唇麻木或面部感覺異常,提示腫瘤可能壓迫頦神經。常見于下頜牙齦癌,伴隨自發性出血。早期干預可采取冷凍治療或光動力療法,避免過熱飲食刺激黏膜。
5、淋巴結腫大:頸部無痛性淋巴結進行性增大,質地堅硬且活動度差。通常為癌細胞轉移征象,可能伴隨體重下降。診斷需結合PET-CT檢查,術后需進行頸部淋巴結清掃。
口腔癌預防需戒煙限酒,每日刷牙兩次并使用牙線清潔牙縫。增加胡蘿卜、西蘭花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攝入,每周進行三次有氧運動增強免疫力。發現口腔黏膜異常變化應及時到口腔頜面外科就診,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口腔癌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