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風險篩查評分≥3分時需要進行營養支持。該評分系統通過評估體重變化、飲食攝入量、疾病嚴重程度等指標,提示患者存在營養不良風險。
1、評分標準與臨床意義:
營養風險篩查工具通常采用NRS-2002量表,包含營養狀況評分和疾病嚴重程度評分兩部分。營養狀況評分涉及體重下降幅度、體質指數及近期進食量減少情況,疾病嚴重程度評分則根據患者是否存在創傷、惡性腫瘤等消耗性疾病。兩者相加總分≥3分時,表明患者存在中高度營養風險,需及時干預以預防并發癥。
2、營養支持實施要點:
對于評分達標者,需制定個體化營養方案。口服營養補充適用于消化功能正常者,可選擇高蛋白全營養配方粉。腸內營養支持適用于胃腸功能部分受損患者,通過鼻胃管或空腸營養管給予短肽型或整蛋白型制劑。腸外營養則用于完全無法經消化道進食者,需嚴格監測電解質和肝功能。
3、特殊人群注意事項:
老年患者合并肌少癥時,即使評分未達3分也需警惕隱性營養不良。腫瘤患者放化療期間建議每周復評,因治療副作用可能導致營養狀況動態變化。圍手術期患者評分≥2分即應考慮術前營養支持,有助于減少術后感染和吻合口瘺風險。
實施營養支持期間需定期監測血清前白蛋白、轉鐵蛋白等敏感指標,配合漸進式康復運動促進營養吸收。飲食調整應注重優質蛋白質與ω-3脂肪酸的搭配,如選用深海魚、雞胸肉搭配亞麻籽油。營養師需每兩周評估干預效果,動態調整方案,對于居家患者需指導家屬記錄每日實際攝入量,注意觀察水腫、腹瀉等不良反應。長期營養支持者建議每月復查人體成分分析,重點關注骨骼肌質量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