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頜骨骨髓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高壓氧治療、手術清創(chuàng)、營養(yǎng)支持、疼痛管理等方式治療。放射性頜骨骨髓炎通常由放射治療損傷、細菌感染、局部血供障礙、免疫功能下降、頜骨壞死等原因引起。
放射性頜骨骨髓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臨床常用青霉素類、頭孢類、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抗生素需根據細菌培養(yǎng)結果選擇敏感藥物,療程通常較長,需配合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及炎癥指標。
高壓氧能提高組織氧分壓,促進血管新生和骨組織修復。患者需在專業(yè)艙室內接受90-120分鐘治療,每周5次,持續(xù)4-6周。該療法可改善局部缺血狀態(tài),增強白細胞殺菌能力。
對于壞死骨組織范圍較大者,需行死骨切除術或頜骨部分切除術。手術可清除感染灶,配合術中取病理檢查排除腫瘤復發(fā)。術后需放置引流管,并繼續(xù)抗生素治療至少2周。
患者常因口腔疼痛導致進食困難,需補充蛋白質粉、維生素C、鋅制劑等營養(yǎng)素。建議選擇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牛奶蒸蛋、肉泥粥等,每日熱量攝入不低于2000千卡。
急性期可使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非甾體抗炎藥,嚴重疼痛可短期應用曲馬多。配合局部冷敷、激光理療等物理療法,避免使用刺激性漱口水加重黏膜損傷。
放射性頜骨骨髓炎患者需長期隨訪觀察,日常應保持口腔衛(wèi)生使用軟毛牙刷,避免進食堅硬食物。建議每周進行3次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散步,飲食注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每日攝入300ml牛奶或等量乳制品。出現(xiàn)發(fā)熱或疼痛加劇需及時復診,術后患者需每3個月拍攝頜骨X線片評估愈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