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炎可通過超聲波潔牙、藥物治療、日常口腔護理、飲食調整、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牙齦炎通常由牙菌斑堆積、牙結石刺激、內分泌變化、維生素缺乏、藥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超聲波潔牙:牙菌斑和牙結石是牙齦炎的主要誘因,通過超聲波高頻振動可清除齦上齦下結石。治療后需配合拋光減少牙面粗糙度,建議每半年至一年進行一次專業潔治。
2、藥物治療:急性期可使用西帕依固齦液含漱,配合甲硝唑片抑制厭氧菌,布洛芬緩解腫痛。長期服用鈣通道阻滯劑類降壓藥可能引起牙齦增生,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
3、口腔護理: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清潔2次,配合牙線清理鄰面菌斑。選擇含氯己定的牙膏抑制細菌,避免橫向暴力刷牙導致牙齦退縮。妊娠期激素變化易引發牙齦出血,需加強菌斑控制。
4、營養干預:維生素C缺乏會導致膠原合成障礙,每日攝入獼猴桃、甜椒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增加粗纖維食物如芹菜、蘋果的攝入,通過咀嚼摩擦輔助清潔牙面。
5、定期監測:糖尿病患者牙齦炎進展較快,需每3個月檢查牙周狀況。正畸患者要特別關注托槽周圍菌斑堆積,使用沖牙器輔助維護。吸煙者牙齦微循環障礙,應進行專業牙周評估。
日常飲食應減少精制糖攝入,避免碳酸飲料長期侵蝕牙齦。堅持叩齒運動和牙齦按摩可增強局部血供,使用軟毛牙刷以45度角清潔齦溝。出現持續出血、牙齒松動等癥狀需及時進行牙周探診,排除牙周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