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衰竭可通過控制血壓、調節血脂、糾正貧血、控制血糖、腎臟替代治療等方式延緩進展。該病通常由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損害、慢性腎炎、多囊腎、梗阻性腎病等原因引起。
1、降壓治療:高血壓是加速腎功能惡化的關鍵因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貝那普利、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如纈沙坦具有腎臟保護作用,需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定期監測血壓和尿蛋白有助于評估療效。
2、降脂管理:脂代謝紊亂會加重腎小球硬化,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配合低脂飲食減少動物內臟攝入,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血脂達標值需較普通人群更嚴格。
3、貧血糾正:促紅細胞生成素不足導致腎性貧血,重組人促紅素聯合鐵劑治療能改善缺氧癥狀,靜脈補鐵如蔗糖鐵較口服鐵劑吸收率更高。血紅蛋白目標值建議維持在100-110g/L。
4、血糖控制:糖尿病腎病患者需強化血糖管理,SGLT-2抑制劑如恩格列凈具有獨立于降糖的腎臟獲益,GLP-1受體激動劑如利拉魯肽可減輕蛋白尿。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可顯著減緩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5、替代治療:終末期患者需根據肌酐清除率選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移植,血液透析每周3次每次4小時可清除毒素,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為半透膜實現持續凈化。腎移植后需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如他克莫司。
慢性腎衰竭患者需限制每日蛋白質攝入0.6-0.8g/kg,優選雞蛋、牛奶等優質蛋白,避免高鉀食物如香蕉、土豆。適度進行太極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定期監測血肌酐、尿素氮、電解質等指標,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