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內膽管結石的影響程度與結石大小、位置及并發癥有關,可能引發膽管炎、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主要風險包括膽道梗阻、反復感染、膽汁淤積性肝病。
1、膽道梗阻:結石阻塞膽管導致膽汁排出受阻,可能引起黃疸、皮膚瘙癢。輕度梗阻可通過熊去氧膽酸促進膽汁排泄,嚴重梗阻需行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術或膽管切開取石術。
2、反復感染:結石易誘發急性膽管炎,表現為發熱、腹痛、寒戰。發作期需使用頭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慢性感染者建議定期超聲監測。
3、膽汁淤積:長期結石刺激可導致膽汁性肝硬化。早期可通過水飛薊賓、腺苷蛋氨酸等保肝藥物延緩進展,合并門脈高壓需考慮肝部分切除術。
4、肝功能損害:持續膽管炎癥會損傷肝細胞,出現轉氨酶升高。需限制高脂飲食,補充維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每月檢測肝功能指標。
5、癌變風險:超過10年的肝內膽管結石可能誘發膽管細胞癌。建議每半年進行腫瘤標志物CA19-9檢測,發現異常強化CT進一步確診。
日常需保持低脂高纖維飲食,適量進食燕麥、西藍花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避免劇烈運動防止結石移位,可選擇散步、太極拳等溫和運動。出現持續腹痛、陶土樣大便等危險癥狀需立即就醫,長期結石患者建議每年進行磁共振胰膽管造影評估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