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性皮炎可能由紫外線照射、光毒性藥物、光變應性物質、自身免疫異常、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紫外線:日光中的UVA和UVB可直接損傷皮膚細胞,誘發炎癥反應。夏季高發,表現為曝光部位紅斑、水皰。建議使用SPF30+廣譜防曬霜,穿戴遮陽帽衣物。
2、光敏藥物:四環素類抗生素、噻嗪類利尿劑等藥物代謝產物與紫外線反應產生自由基。服藥期間需嚴格防曬,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
3、光變應原:接觸某些植物如芹菜、檸檬或化妝品成分如麝香、防曬劑后經光照誘發IV型變態反應。發病后需立即清洗接觸部位,避免再次接觸致敏物。
4、自身免疫:紅斑狼瘡、皮肌炎等疾病導致免疫系統異常識別光照后皮膚蛋白為異物。可能與抗核抗體陽性相關,需進行免疫抑制劑治療。
5、遺傳缺陷:著色性干皮病患者存在DNA修復酶缺陷,輕微光照即可造成皮膚損傷。這類患者需終身嚴格避光,定期進行皮膚癌篩查。
日常需建立防曬習慣,陰天也應涂抹防曬產品。選擇物理防曬劑如氧化鋅,避免含PABA的化學防曬劑。急性發作期可用冷敷緩解灼熱感,瘙癢明顯時可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質激素藥膏。長期反復發作或伴隨全身癥狀者需排查系統性光敏性疾病,必要時進行光試驗和斑貼試驗明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