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靜脈曲張可通過生活方式調整、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該病通常由妊娠壓迫、長期久坐、盆腔炎癥、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調整: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每隔1小時活動下肢促進血液循環。睡眠時抬高下肢15-20厘米,穿著醫用二級壓力彈力襪。每日進行凱格爾運動、慢跑或游泳等增強盆底肌力的運動,減少咖啡因及高鹽飲食攝入。
2、物理治療:采用盆底生物反饋治療調節肌肉張力,溫水坐浴每日2次緩解脹痛。體外反搏裝置可通過氣壓循環促進靜脈回流,磁療儀改善局部微循環。需連續治療2-3個療程,配合腹式呼吸訓練效果更佳。
3、藥物治療:地奧司明可增強靜脈張力,邁之靈降低血管通透性,羥苯磺酸鈣改善微循環。疼痛明顯時短期使用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合并感染需用頭孢克肟等抗生素,雌激素水平異常者需內分泌調節。
4、介入治療:經導管卵巢靜脈栓塞術采用彈簧圈或硬化劑閉塞病變血管,髂靜脈支架植入解除壓迫。DSA引導下精準定位異常血管叢,術后24小時即可下床,并發癥發生率低于5%。適用于復發型或合并盆腔淤血綜合征患者。
5、手術治療:腹腔鏡下卵巢靜脈高位結扎術創傷小恢復快,傳統開腹手術可徹底切除曲張靜脈叢。術中需同時處理髂靜脈壓迫或瓣膜缺陷,術后配合抗凝治療預防血栓。保留生育功能者需避開輸卵管系膜區。
日常增加菠菜、藍莓等富含維生素P的食物,騎自行車和瑜伽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異常出血需及時復查超聲或CT靜脈造影,育齡女性應避免穿著過緊束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