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通常具有自限性,輕度患者可通過居家護理緩解癥狀,重癥需及時就醫干預。
1、自愈基礎條件:
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多數患者表現為低熱、口腔皰疹和手足皮疹。免疫系統正常的兒童在7-10天內可自行清除病毒,期間需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飲水量維持在1000-1500毫升,避免抓撓皮疹。
2、癥狀監測要點:
觀察體溫是否持續超過39℃超過3天,注意有無肢體抖動或呼吸急促等神經系統癥狀。出現嘔吐咖啡樣物或面色蒼白的循環障礙表現時,提示可能進展為重癥手足口病。
3、家庭護理措施:
用生理鹽水漱口緩解口腔潰瘍疼痛,皮疹處涂抹爐甘石洗劑。選擇常溫流質食物如米湯、藕粉,避免酸性果汁刺激黏膜。體溫超過38.5℃時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退熱。
4、重癥識別標準:
EV71型病毒感染可能導致腦干腦炎,表現為眼球震顫、血壓升高。柯薩奇病毒A16型感染重癥病例可能出現神經源性肺水腫,需監測血氧飽和度變化。
5、預防傳播方法:
患兒糞便排毒期持續4-8周,居家隔離至少兩周。玩具用含氯消毒劑浸泡,餐具煮沸消毒20分鐘。接觸分泌物后需用流動水洗手40秒以上。
發病期間建議選擇蒸蛋羹、山藥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室內濕度50%-60%,每日通風3次以上。恢復期可逐步添加瘦肉泥、菠菜泥補充蛋白質和鐵元素,2周內避免接觸其他嬰幼兒。皮疹結痂脫落后仍具有傳染性,需繼續觀察有無指甲脫落等遲發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