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病可通過補充維生素D、增加鈣攝入、適度陽光照射、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佝僂病通常由維生素D缺乏、鈣攝入不足、日照不足、腸道吸收障礙、肝腎疾病等原因引起。
維生素D缺乏是佝僂病的核心病因,可通過食物或制劑補充。動物肝臟、深海魚類、蛋黃等富含維生素D;臨床常用膽鈣化醇、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藥物糾正缺乏狀態。母乳喂養嬰兒需每日補充400IU維生素D滴劑。
每日鈣攝入量嬰幼兒需達200-600mg,兒童需800-1000mg。牛奶、奶酪、豆腐等食物含鈣豐富,乳糖不耐受者可選擇低乳糖奶粉或鈣強化食品。嚴重缺鈣時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碳酸鈣、乳酸鈣等鈣劑。
皮膚在紫外線B波段照射下可合成維生素D,建議每日暴露面部和手臂10-30分鐘。需避開正午強光時段,玻璃會阻擋有效紫外線。冬季或高緯度地區需延長日照時間或配合補充劑。
中重度患者需使用活性維生素D制劑,如骨化三醇適用于肝腎代謝異常者。合并低磷血癥需補充磷酸鹽合劑,疼痛明顯可用布洛芬緩解。藥物治療期間需每月監測血鈣、磷及堿性磷酸酶水平。
嚴重骨骼畸形需骨科干預,常見術式包括截骨矯形術、骨骺阻滯術。手術時機多選擇青春期后骨骼基本定型時,術前需確保維生素D和鈣水平正常。術后仍需長期康復訓練矯正步態。
日常需保證每日500ml奶制品攝入,每周食用3次深海魚類,進行30分鐘戶外活動。嬰兒期堅持補充維生素D至2歲,學齡期兒童每年檢測骨密度。嚴重胸廓畸形者需呼吸功能訓練,下肢變形者應避免劇烈跑跳運動。出現抽搐、骨折等急癥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