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血管性水腫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皮膚和黏膜下組織水腫,可能由C1酯酶抑制劑缺乏或功能障礙、基因突變、創傷、情緒壓力、感染等因素引起。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最常見的類型為C1酯酶抑制劑缺乏型,患者體內C1酯酶抑制劑水平不足或功能異常,導致補體系統過度激活,引發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水腫。這類患者需定期監測補體水平,急性發作時可使用C1酯酶抑制劑濃縮物治療。
約25%病例由SERPING1基因突變導致,該基因編碼C1酯酶抑制劑蛋白。突變可能影響蛋白質合成或功能,表現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基因檢測可明確診斷,家族成員應進行遺傳咨詢。
輕微外傷如牙科操作、手術或碰撞可能觸發局部水腫,通常在12-36小時內逐漸加重。建議患者避免劇烈運動,進行侵入性操作前需預防性使用氨甲環酸或新鮮冰凍血漿。
心理應激通過神經內分泌機制可能誘發發作,表現為面部或四肢無痛性水腫。患者需學習壓力管理技巧,如正念冥想、深呼吸訓練,必要時尋求心理咨詢。
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可能誘發急性發作,可能與炎癥介質激活補體旁路途徑有關。日常需加強感染預防,發作時可使用艾替班特或伊卡魯班特等緩激肽受體拮抗劑。
患者需建立規律作息,避免已知誘因,飲食上限制高組胺食物如奶酪、腌制食品,選擇低敏食材如西蘭花、糙米;適度進行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可改善循環功能;隨身攜帶醫療警示卡,記錄發作頻率和部位有助于調整治療方案。出現喉頭水腫等緊急情況需立即就醫。